close
大陸人行有意允許境內商業銀行參與離岸人民幣市場,以打通境內外外匯交易市場,讓離岸人民幣價格(CNH)與在岸人民幣價格(CNY)拉近,最終形成境內外價格一致的人民幣外匯市場。這是今年1月人行首度開放境外人民幣購售銀行,參與境內外匯交易後,又一重大資本市場開放措施。外界普遍認為,這是為人民幣納入SDR計價通貨籃鋪路,也標示人民幣國際化又往前邁進一大步。畢竟人民幣境內外兩種價格現象,寓意人民幣無法自由流通事實,也意味著市場無法充分調節價格,不利人民幣國際化推進。

if (typeof (ONEAD) !== "undefined") { ONEAD.cmd = ONEAD.cmd || []; ONEAD.cmd.push(function () { ONEAD_slot('div-inread-ad', 'inread'); }); }

外界解讀,大多認為是匯率形成更加市場化。但若深層細想,結果或許剛好顛倒,這個舉動反而可提供人行更多干預的工具與可能。原因就在於有能力參與離岸人民幣市場的境內商業銀行,大多為國有、股份制、或城市商業銀行等具備一定規模的銀行,而這類銀行幾乎都具有央企或地方國企的特性。亦即,在整體營運方針上,國家具有絕對主導權力。因此,倘若人行下令實施特定目的政策,如維穩(阻貶)人民幣,這些具有一定規模的商業銀行,勢必會強力配合。換句話說,當人行發現CNH與CNY走勢不一致且朝不利既定政策方向發展時,為避免離岸與在岸人民幣價差太大,引發不必要的人民幣貶值預期,人行可以透過這些商業銀行力量,進場買賣外匯,並藉此干預離岸人民幣走勢。此一作法,無形中可降低人行調控人民幣匯率的難度,同時也可間接避掉匯率操縱國的指控。這是一兼二顧的政策,一方面,符合國際期望讓離岸人民幣市場更加開放多元;另一方面,則是增加人行匯率政策運用空間。只是,並非每一個政策都具有這樣一箭雙鵰的好處。真實情況下,大部分政策可能到處充斥著矛盾與衝突。例如,想要盡早實現人民幣國際化目標,勢必得加快資本開放腳步,但一旦開了資本大門,對於人民幣匯率調控與貨幣政策有效性的掌握,勢必會更加困難。特別是在當前經濟下行風險日漸增溫之際,北京政府對內要兼顧經濟改革與成長,或許需要一個弱勢貨幣政策來提升出口競爭力,避免經濟失速過快。然而,對外面臨人民幣國際化壓力,維持強勢貨幣卻又是不得不的選項。交互激盪下,自然就暴露出政策互為矛盾與衝突的一面。面對兩難,已有諸多外資機構強烈質疑,近來人民幣持續弱勢表現是人行刻意為之,目的是刺激出口以提振經濟。更有學者建議,北京或許可以考慮讓人民幣一次性大貶來消除人民幣預期,同時改善出口嚴重衰退情況。其實不管是哪一種說法,都難以做到。因為人民幣走弱明顯是受到英國脫歐及資金轉趨保守影響,且從人行近期談話中,可以發現其對人民幣走勢期望更傾向升值,而非貶值。一次性貶值論點則存在學理與實務的謬誤,即學理上可行,但實務上因外在環境的種種限制與變化,使之不可行。關鍵因素在於全球貿易增長的急遽減速。根據IMF及經濟學人(EIU)7月最新公布的經濟預測,兩者皆把今年全球貿易成長率大幅下修,IMF從原先預估值3.1%下修到2.7%,EIU則從2.9%調降至2.5%,下修幅度皆高達0.4%。更不用說,年初這個預估值都還在3.5%以上。在全球貿易規模萎縮下,個別國家的價格調整(人民幣貶值),顯然無法對出口起到一定作用,反而可能弱化出口情勢。此外,一次性貶值要能有效降低預期心理、消除套利空間,重點在於要能夠精準拿捏人民幣真實價值,否則只會引發更強烈的貶值預期。問題是在當前金融全球化環境下,國際資金移動加速讓外匯市場波動幅度更大,單一貨幣價值也更加難以預測。一次性貶值做法,只會讓中國暴露在更高的匯率風險下。人民幣國際化,是大陸當前重要方針,在政策實施上可能充斥衝突與矛盾,但這是必然過程。因為中國經濟正處於結構轉型風口,不同面向往往需要不同政策因應,想要靠單一政策解決中央及地方政府的個別需求,無異緣木求魚。與其左右為難,不如加快加深一帶一路鏈結,擴大人民幣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使用與流通,才是應該選擇的道路。(旺報)



高雄網站架設



if (typeof (ONEAD) !== "undefined") {

ONEAD.cmd = ONEAD.cmd || [];

ONEAD.cmd.push(function () {

ONEAD_slot('div-mobile-inread', 'mobile-inread');

});

}



高雄網站設計

高雄網頁設計3E688D32807A8AD7
arrow
arrow

    hfreieije16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